![188博金宝app下载](/images/logo.png)
这场展览带你找回记忆里的蓝印花布
产品展示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5:53 点击次数:146
“长命富贵”“状元及第”“龙凤呈祥”“松鹤延年”……一个个朴素又美好的愿景在一件件蓝印花布展品上呈现。12月13日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搬进东华大学,“技艺·记忆——南通蓝印花布展”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开幕。
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,俗称药斑布、浇花布等。以棉布为载体的蓝印花布,兴盛于明清,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,以蓝白素雅闻名于世。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3年,南通蓝印花布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。
展开剩余75%“技艺·记忆——南通蓝印花布展”围绕“记忆、技艺、传统、创新”四个部分,将蓝印花布传统的清雅魅力和现代的无限活力呈现在观众眼前。衣服、被面、包袱布及丝巾、包袋、玩偶等共百余件传统蓝印制品和现代设计作品,尽显“蓝白相生、素花蕴雅”的功夫技艺和文化底蕴。
现场展出的蓝印制品,以其精美的图纹和多样的款式让人大开眼界,不仅展示了蓝印的工艺,还诠释了其蕴涵的深刻寓意:“五毒辟邪”纹样的蓝印花布襁褓布、小被面,保佑孩子平安健康,吉祥如意;“状元及第”“三子夺魁”的蓝印花布被面,希望孩子能金榜题名;“凤戏牡丹”“和合二仙”“麒麟送子”等纹样,寓意和睦美满,早生贵子;“福寿双全”“鹤寿延年”的被面和包袱布,是晚辈送给长辈的美好祝福……策展人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我们将蓝印花布非遗的保护、收藏、传承和创新融进东华大学校园,希望在中华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作出更多东华贡献。”
展品除了有形式多样的蓝印制品外,还有蓝印制作的工具和材料,以便人们对蓝印的制作和生产有更清晰的认识。开幕式现场还生动演绎了刻花版、刮防染浆、染色等工艺流程。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小郭,现场向公众演绎如何通过花版在坯布上刮防染浆。小郭说:“通过体验刮浆印染技法,我更加敬佩那些将中华服饰文化传承至今的工匠们,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,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,使传统印染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传承创新。”
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、吴元新主编的系列丛书《手工印染技艺》也在开幕式上发布。吴元新向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捐赠3件传统蓝印花布。
此次展览由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、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、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院共同承办。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3日,免费向社会开放。
由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、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“中国纺织服饰文化传承和创新”论坛同日举行。论坛从中国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,师生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纺织服饰文化。
资料来源于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
撰稿:陈容超
发布于:上海市Powered by 188博金宝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